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二八文学 >> 逍遥江山 >> 第592章 737章:仁宗之死

第592章 737章:仁宗之死 3/3

……………………………………

原本《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而在“四库”本《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但这么一改,明成祖就成了以残酷的同磔刑处死方孝孺等建文朝大臣的皇帝了(夷族只是杀人多,统施斩首之刑,自然不在酷刑之列),就成了一个以残暴著称的皇帝了。而被污蔑的明成祖所谓活剐三千宫女说在正史档案中根本找不到相关文献。

试想这样的一本史书,都不曾出现朱瞻基弑父的记载,要知道当年清朝人算是满意,汉人是极为抵触情节的,所以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了达到满汉一家,也为了各自政治上的需要,编修的《明史》中对明朝的皇帝多有贬损的,试想朱瞻基当真做了弑父的事情,按照清朝皇帝的需要,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从这一点上足以说明,朱瞻基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再者,明朝的史书方面除了清朝编修的《明史》外,还有一本就是《明实录》按照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实录》。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礼部咨中外官署采辑史事,并派遣官吏、国子生等分赴各地访求前朝事迹,札送史馆。《实录》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实录》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誊录正副二本,底稿于正式进呈前焚于太液池旁椒园。正本藏之内府,嘉靖十三年(1534年)后,转藏于皇史宬。副本初藏于古今通集库,后改藏于文渊阁,供后代阁臣、史官修《实录》时借阅参考。

所以其中的: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可谓是最为真实的记录,就是这样的记录中,《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对朱高炽的死都只字不提其死因,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朱瞻基弑父的记载。

这样说来,朱高炽死于心脏病或者什么突发性疾病猝死是极有可能的,至于什么朱瞻基谋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因为5月12日驾崩,当时朱瞻基还在南京,6月3日才抵达良乡,按照过去的交通条件,这样的时间与事实还是比较接近的,应该不存在他用毒物将他爹害死的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吧,因为朱瞻基当时刚刚成年,还不至于这么着急地等着登基。至于为什么在山东乐安随时准备造反的朱高煦没有在半道上将朱瞻基劫到,我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朱高炽原本就是猝死,在朱高炽没死之前,朱高煦是不敢造反的,否则要杀朱瞻基的话他在朱瞻基去南京的时候就将朱瞻基杀了,何必还等朱瞻基从南京回来;二是过去帝王的死是非常敏感和重大事件,在托孤大臣们没有把握控制局势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秘不发丧的,朱高炽也不一定知道朱高炽就要死,因为当时他才四十八岁且是猝死,朱高煦也不是算命的,他怎么会知道朱高炽要死呢,朱高炽死亡的消息是朱瞻基于6月3日到达北京城时才开始发丧的;三是尽管朱高煦狼子野心,但是过去人是比较规矩的,尤其是做造反这样的大事,那必须是师出有名的,不能先偷偷将朱瞻基杀了然后再无理由地宣布造反,他要是敢那样做,那这个人就不是皇帝了。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原因的排查,我更相信朱高炽是由于心脏病或者什么突发性疾病猝死,八百里加急赶到南京后,朱瞻基星夜兼程在半个月内赶到北京,随后将朱高炽的死通报全国。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ww.wenxue28.com)逍遥江山二八文学更新速度最快。

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 逍遥江山全文阅读 - 逍遥江山txt下载 - 一景之月的全部小说 - 逍遥江山 二八文学

猜你喜欢: 世有辛夷花,折枝为君嫁小地主的科举之路我缺德多年[年代]媚色可餐(穿书)可怜为师死得早天生赢家(快穿)我以为我是路人甲[穿书]听说我是啃妻族[快穿]迷途[梁祝]反派是个小哭包